大有作為的疝氣研究所
——衡水市疝氣研究所葛炳炎非手術治療腹外疝紀實
葛炳炎教授在英國倫敦講學
2013年12月29日,坐落于大陸世家華府商業街的衡水市疝氣研究所熱鬧非凡。來自全國科技、衛生界近百人共同慶!安皇中g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臨床研究”獲國內領先水平三周年。2014年4月22日下午,河北省軍區干休所百歲開國將軍曾老的家人將一面書有“神醫妙手除頑疾,百歲將軍一身輕”的錦旗,贈給疝氣研究所所長葛炳炎,老將軍親筆寫道:“感謝葛炳炎大夫!”一時間,研究所電話2336120響個不停,他們所采用的國內領先技術“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臨床研究”再次被中國網、新華網等媒體廣為宣傳。
衡水市疝氣研究所僅有20多個人堪稱“小”,但是其做出的事情和影響卻足夠“大”。
小疝氣 大危害
在衡水市疝氣研究所辦公樓所長辦公室,年逾花甲的所長、副主任醫師葛炳炎介紹:疝,俗稱“小腸串氣”或疝氣,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腹股溝疝發病率最高,占整個疝發病數的90%以上,腹股溝疝占總人口發病率在3‰-5‰,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高,病程長,易復發,易引起急性腸梗阻、腸壞死等嚴重疾病。臨床上更多發生的是腹股溝疝,這種疝氣容易發生嵌頓但初期沒有什么痛苦癥狀,只是下腹旁邊或陰囊內起一個軟性包塊,用手按壓或平臥可消失。容易被忽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包塊可逐漸增大,出現墜脹疼痛,重時影響活動,如發生嵌頓,輕則出現腰腹脹痛感,重則可發生腹部絞痛,惡心嘔吐等腸梗阻性癥狀。此時如處理不及時就有發生腸管壞死、穿孔的危險,甚則危及生命。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和小孩是高發人群,同時又是手術的高風險人群。而大多醫院在對疝氣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沿用傳統方法是手術,采用全身麻醉,使老年、兒童患者的手術增加風險,術后有的患者還受到插尿管、禁止下床等限制。很多患者及家屬遲遲不肯做手術,將小病拖成大病。
葛所長憑著30多年的專業治疝經驗,出于一個醫生的責任感而警呼:“關注家人健康,勿以“疝”小而誤為。
小研究所攻克大難關
那么,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方法治療疝氣來解決疝氣患者的難題呢?葛炳炎決心成立衡水市疝氣研究所。在省市科技、衛生、民政部門大力支持下,2009年2月1日,衡水市疝氣研究所正式注冊掛牌,葛炳炎任所長,他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帶領他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籌備科研經費,夜以繼日地工作,翻閱有關資料,總結臨床經驗,進行相關科學攻關,他白天忙于臨床,晚上吃完晚飯就往所里跑……歷經1年多的時間,突破了一道道難關,完成了“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臨床研究”課題。
2010年12月6日,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專家一致認為:一、課題設計合理,理論依據可靠,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的醫療技術成熟,可操作性強,具有實用性。二、主要創新點如下:1、首創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的新療法,試用于臨床10余年,不開刀、不服藥、不住院,治療腹外疝,具有先進性。2、非手術治療多種腹外疝,老年人、幼小兒童、體弱多病者照樣適用……其方便價廉,適應癥廣泛,患者易于接受,具有創新性。3、本研究提出的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水性陰囊積液,治療時間需30—50min,且不需住院,填補了腹水性陰囊積液難以治愈的空白,屬國內首創。4、自主研發的彈力疝氣帶由固定帶和中藥包組成,已獲國家專利[發明專利號:[ZL98102743.1],經10余年應用患者反映良好,本研究前期工作做的充分,具有前瞻性。綜上所屬:本課題選題正確,提供的技術資料完整,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的醫療技術成熟,審查資料并結合成果查新結論,本課題的總體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小小研究所,攻克大難關,眾人齊點贊。
小醫生 大志向
科技成果鑒定后,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葛炳炎決定用自己研究的技術惠澤百姓,真正擔當起國內領先者的責任。把研究成果推廣到全國各地醫院為患者服務,進而走出國門,為國爭光。于是,他們先后到國內10余所醫院進行技術傳授,“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技術得到國內同行的認可。當他看到各醫院能熟練地掌握這門技術,也顯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時感到無比欣慰。為了向更新的高峰攀登,研究所又設置了技術部、市場部、質量跟蹤部、24小時服務電話等部門,視患者為上帝,三年的艱辛付出也給他們換取了豐厚的回報。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分院、山東省地礦醫院、長春藍天醫院、秦皇島91404醫院……等開展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技術成為不手術治疝氣的“金標準”,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國各地的醫院紛紛慕名到衡水疝氣研究所參觀學習,并洽談合作,使該所在治疝領域頗具盛名。葛炳炎也多次應邀率團到訪法、德、馬來西亞等國進行義診并傳授技術,深受所到國的歡迎和愛戴。
衡水市疝氣研究所用事實證明,一個研究所的實力和影響力,取決于其學科實力和專業水準,更取決于領導者的眼光和能力。
小醫院不畏大挑戰
2013年3月27日在《衡水晚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疝氣大如排球不用手術便治愈,創我市治疝之最”。說的是濟南的一位疝氣患者名叫趙光典,78歲,退休干部,患右側疝氣50余年,曾去多家醫院,因身體虛弱又患腦梗,因手術風險太大,而被拒之門外。怎么辦?只好忍著,至2012年中秋節前夕,疝物突然增大,墜疼難忍,無法堅持,于舊歷八月十五那天,慕名找到了葛炳炎教授,經檢查發現患者疝物長30厘米,粗徑22厘米,大似排球疝孔約長9厘米,疝物疝孔均屬巨大……
葛炳炎毫不猶豫地給予不手術速效療法,經過1個半小時的精心治療,疝孔閉合了,如排球大的疝物消失了,患者當即下床行走自如,一次就治愈了。
不幾日,又治愈了唐山市劉世剛,87歲老先生患雙側大疝并伴有直腸癌術后腹部直腸造瘺,曾去北京幾家大醫院(其中有一家專治疝氣的醫院)都因疝氣太大,年齡太高,手術風險太大,而拒之門外,后來慕名找到了葛炳炎教授,葛炳炎仔細分析了病情后,采用不手術速效療法分別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將雙側疝氣治愈了。
今年101歲的開國將軍曾老89歲時就患了疝氣,曾去多家三甲醫院診查都以年歲太高,風險太大不能手術讓保守治療,隨著年齡增大疝氣越來越重,后來已影響走路,坐的時間稍長都難以接受,只有躺在床上度日。歷經長征過了三次草地,爬過兩次雪山,身經百戰的曾老竟然被小小的疝氣病撂倒了,真是無奈。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衡水市疝氣研究所葛炳炎大夫不手術能治療高齡老年人及較嚴重的疝氣病,于是就迫不及待的將葛炳炎醫生請到家中。
葛炳炎醫生詳細檢查了曾老將軍的身體與疝氣后,當即采用了不手術速效療法治療。不到一個小時,折磨百歲老將軍十二年的大疝氣竟然無影無蹤了。當即就站立床下能輕松行走了,老將軍握著葛大夫的手說:“謝謝您,葛大夫”。
小人物 大目標
談到衡水市疝氣研究所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及領軍人物葛炳炎。早在30年前,他還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常接觸到疝氣病患者中,有老人、有兒童、有體弱多病者,有的因不能手術或治療不及時被奪去生命,憑著一個醫者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他心中非常難受。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研究出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疝氣病問題。從此確定了以疝氣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為主攻方向。為了這一夢想,他默默奉獻出了青春年華,他覽閱了《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等大量中醫古籍,對治疝氣的古方進行發掘、整理、提高,兼取眾家臨床經驗之長并創立完善療法。
1999年12月1日創建了我國第一家疝氣醫院——河北省阜城縣疝氣醫院;2000年研制成功“北康牌彈力疝氣帶”國家專利局授予發明專利;2009年創建了全國第一所疝氣研究所——衡水市疝氣研究所、榮獲“中國中醫藥創新”一等獎;2010年12月,“不手術四聯速效療法治療腹外疝臨床研究”課題,經河北省衛生廳科技成果鑒定總體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他先后承擔完成了科研成果6項,發表論文20余篇,多次應邀出席英、德、美、越、馬來西亞等國際學術會議,赴全國巡回講學、治療演示200余場(次),為河北疝氣學科贏得了良好聲譽。其事跡被載入《現代名醫》、《中國特色名醫》、《中國當代科學家與發明家》等大型辭書,榮獲“中國知名疝氣專家”、“最美好中醫”等稱號,受到時任衛生部副部長、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佘靜的接見。他中醫理論造詣精深,醫術精湛,厚德仁術濟世救民,成為享譽燕趙響亮的醫技品牌。2011年葛炳炎辦理了退休手續,按說該享享清福了,但他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研究所的未來充滿信心。
小醫者 大仁心
2010年6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疑難病論壇會上,衡水市疝氣研究所所長葛炳炎作學術報告時承諾:“要為全國的五保戶患者免費治療疝氣,向低保戶患者提供減免優惠!2011年1月,衡水市社會慈善協會組織管理辦公室與衡水市疝氣研究所聯合開展了“疝氣解困”愛心工程,在全市開展疝氣病救助工作,對全市五保戶、低保戶實施減免救助。記者發現葛所長辦公桌上有個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2010年至2013年為五保戶減免的費用。打開互聯網點擊“衡水市疝氣研究所”、“五保戶”關鍵詞,一篇篇報道讓人感動:2011年11月16日,新華網報道《衡水疝氣醫生葛炳炎扶危救困造福百姓》、2012年12月30日長城網報道《青海低保戶千里尋醫衡水疝氣專家給患者希望》、2013年1月6日人民網報道《邢臺市五保戶上門求醫衡水仁醫葛炳炎免費救助》……2013年10月15日上午,在衡水市民政局會議室舉行捐資助學儀式,衡水市疝氣研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葛炳炎當場為11名貧困學生,捐助學費2.2萬元,衡水市慈善總會為葛炳炎頒發了“愛心慈善獎”榮譽證書。
葛炳炎說:“醫者仁心,扶貧濟困是每一個醫生的美德”。近年來,葛炳炎先后免費治療五保戶患者50余例,免醫療費用30余萬元。低保戶及殘疾人優惠治療200多例,減免費用20余萬元的業績。葛炳炎表示,他們將長期堅持這項惠民公益活動。(張東振 楊俊利)